飞向南半球......大洋州自由行纪实之 新西兰(七)
2007年12月10日 周一 蒂阿瑙 Te Anau 到 Twizel
直睡到八点多钟才从床上爬起。这种逍遥自在的幸福可是难得的呢!
十点交房前急急忙忙把行李扔进车厢(除了随身两个大皮箱,外加锅瓢碗勺、米油酱油等),马上要上路了,还未知路在何方。这时坐在车上的我们才放下手中的“指南”,毅然做出最后决策:向大洋洲最高山巅库克山景区进发!今晚就住在离目的地约 80 公里的小镇——天秀 Twizel( 中文译名为狮子所起 ) 。
新西兰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我们一路走来从未见过有人在农田劳作。照片上的是工作中的一台自动喷淋机,喷管足有上百米长,一头连接水泵固定点,一头缓缓移动,这台喷淋机可以浇灌直径达200米的大地“圆圈”。除了圆形喷淋机外,还有两头同时移动的方阵形喷淋机。
凡是有水喷淋的农田就是绿油油的,怪不得我们从飞机俯瞰时会见到黄色的大地上常有一个个绿色的巨大圆圈,还以为闯入的“外星人”绘画呢,原来那是自动喷淋机的杰作。
又走“回头路”。离开蒂阿瑙即开上 94 号公路—97 号,五条河-- 6 号公路,在 Cromwell 加油兼小休,小镇不大,有一个主要供游客休息购物的商业区,买2元面包在车上吃午餐,然后上 8 号公路。
重返前天走过的路,这是皇后镇卡瓦提普湖的南端尽头,远处有房屋和树木处为Kingston,皇后镇开出的仿古观光小火车到此为终点站。
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群山
微风远远地吹过来,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打破了平静的水面,还闪着亮光向我们这个方向移动。
从皇后镇旁边穿过,在离镇不远的一个景点欣赏到“笨猪跳”实况表演。据说这是笨猪跳的诞生地。好精彩哇!老 B 积极拍照摄像,狮子则一旁兴高采烈雀跃欢呼,为从连接悬崖吊桥英勇跳下“船长峡谷”深渊的笨猪们加油(不便宜呢,一跳要 160 元/每人)。
一座古朴的木桥悬挂在两面悬崖上,下面是急湍的沙特欧瓦河,吊桥离河面约有七、八十米高度。
一对情侣在工作人员的协助装配下,脸带勇敢的微笑,双腿却有点颤抖,准备双双携手跳下深渊。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勇敢的情侣倒吊在高空并“蹦极”晃悠了两下,紧跟着一条橡皮船划过去,工作人员递上一根棍子给勇士们后,两人很快就被“放倒”在船上了,160元×2——大功告成!
继续沿沙特鸥瓦河Shotover Rivey往北,经过一条狭窄、蜿蜒的道路,这是十九世纪初由淘金者修建的路。来到著名的“酒谷”,即时感觉阵阵燥热,树少了,草也长不高,路旁种有大片矮种葡萄园。越往前走越感干热,贫瘠的大地和山丘稀稀拉拉长着戈壁沙滩常见的团团草(狮子起名刺猬草),偶尔遇到长有柳树的河溪,岸边也开着成片美丽的五彩野花。
“酒谷”里的一个村舍酿酒厂
有导游带游客到这里参观并畅饮各种自酿的美酒。狮子禁不住诱惑也想尝试尝试,老B正色:绝不能酒后驾驶!只好咽着口水作罢。
沿河谷种了大片大片的葡萄树,所产葡萄为供应酿酒厂的原料。
1862年,当人们发现这条河岸有黄金后,无数的采矿者涌到这里,从此开始了疯狂的“淘金热”。如今金矿已消失了,人们离去了,但还留下很多故事和传说。
沿河谷的路上来往车辆很少,和热闹的皇后镇相比,这里显得很僻静。
山坡上的葡萄园。气温高温差大,气候干燥,沙土为主,正因为和新疆地区的自然条件很相似,所以都盛产葡萄吧?据说这些葡萄只宜酿酒不宜作水果,口感欠佳。
一个连一个的小山包,遍地枯黄色的团团草,已不见繁花绿草,更没有村镇人家。
缺水的荒漠,显得荒凉寂寞。
我们的汽车孤寂地穿行在一座座毫无生气的黄色山丘之中,地势渐高,这里已是新西兰南岛南坎特伯雷的内陆地带了。
色彩单调、光秃秃的山脚下突然冒出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绿毯,那是因为有了水的滋润。水是万物生命之源,而干旱饥渴——也将会是明日世界的最大难题。
又见草原,虽然草长得不旺盛,但毕竟有牛羊,有了人烟。
8号公路经过Ruataniwha湖,那是一个人工水库,面积不算大,但积聚了附近高山流下的融雪水和雨水,通过大堤闸口分送到下游灌溉农田和草场。
途中经过“水果之乡” Cromwell 路旁农家小店,自产苹果每公斤仅 1 元——比青菜还便宜!看到墙面张贴多国钱币,其中也有一两张中国的人民纸币,狮子马上想到为中国作义务宣传的神圣职责,掏出口袋仅有的人民币 1 元硬币奉送,老板娘心花怒放,连声“THANK YOU”,随即将其贴在醒目之处。
下午四点多开进紧挨着8号公路的Twizel天秀镇。这是离到欧拉奇/库克山国家公园最近的一个小镇,开车转了一圈,问了几家店。选定了 Mountain Chalets Motel ,木头A字形瑞士独立小屋,每晚 105 元,外加 15 元 24 小时无线上网包干费。
是日行车 358.7 公里 。
让人看一眼就喜欢的可爱小木屋。Twizel小镇1968年才建立,当时目的是为附近的水电站提供各种服务。不过因为它的地理环境(到国家公园沿山仅63公里)特殊,假若想找个进山方便、住宿舒适、价格便宜的地方落脚休整,非此地不可啦。
在这间小屋住了一晚,到超市采购,回来自己动手做了一顿可口的晚餐。
2007年12月11日 周二 Twizel- 库克山 - Waikari
起床后老 B 抓紧最后的美好时光上网(昨晚已连续作战至凌晨)。当查阅到“自然醒、手抽筋”下面的好些联句时,很不以为然,更是嗤之以鼻,因为多是一些只求图利占便宜、不求实干付出的家伙所作。其实健康心态很关键,当然,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
高原之花——带刺的野蔷薇
早上离开天秀镇直奔库克山国家公园。
天色阴沉,云低雾障。一路爬高满目荒凉山景,枯黄的长在带碎石的干燥砂土上,这里是新西兰高原地区,方圆 700 平方公里的欧拉奇 / 库克山国家公园加上附近其他几个区域形成了新西兰南部世界遗产地区,公园中有 22 座超过 3050 米 的山峰(全新西兰共有 27 座),其中海拔 3755 米 的库克山是大洋州最高的山峰。
公路两侧就是草场,因为海拔高气温较低,初夏时节雪山脚下的草场还没转绿。
出现在眼前的就是蓝色的Lake Pukaki湖,远远的是国家公园的群山。
库克山地区一直是新西兰登山运动的中心,远在1884年圣诞节前夕的那天,本地的三位登山者听说一些欧洲登山者要攀登库克山,赶紧“捷足先登”并一举成功,他们攀登了Hooker Giacier 冰川和北麓,这在当时可是一次了不起的攀登。此后这个记录不断被世界各地登山高手刷新。
据说山上不时会有羚羊和岩羚羊出现,它们都是很敏捷的登山能手,还可能遇到红鹿。当然,这些机遇只能留给那些不畏艰险勇于徒步远足或攀登高峰的勇士了,而我们开着车游览就算到此一游啦。
国家公园内三分之一的地方常年积雪或结冰。从基督城飞皇后镇时我们就已从高空中领略了巍巍雪山的雄姿,所以这番才不辞辛苦专程驾车前往,可惜天公不配合,有点遗憾。
毛利人称库克山为“欧拉奇”——意思是穿云之山,欧拉奇为毛利神话中一位祖先神灵的名字。而现此山是以当年探险登岛的英国人詹姆斯 . 库克船长命名的。连绵的山峰由破碎的石头泥沙组合而成,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走向雪山,宽广的河谷很平坦,完全可以用“一马平川”来形容,长着黄色的草,人们在河滩开辟草场放养牛马。
不过,这种景象并不太容易见到,沿途多是杂草荆棘丛生的砾石荒野。
据说天气好没有云彩遮挡,库克山十分壮观。一般游客坐大巴到达后,往往由导游带到位于山脚的酒店前,一阵拍照后随即坐车返回。而想细细欣赏这座宏伟的山峰以及周边的风景,就要尝试短程徒步线路了。
山谷中有一道道巨大的冰川,因距离近可以清楚见到往下延伸的长冰舌,奇怪的是今天天色灰暗,冰川却仍透出浅浅的蓝色。
在雪山下的游客信息中心“ I ”里看到一本厚厚的册子,那是从 1907 年到现在的 100 年里间,永远留在雪山里的登山人名字和照片。有记载共 149 位,最后也最令人唏嘘的是一位 30 岁的美国女子,就在为自己庆贺生日当天被山石所击 ……呜呼!天意也!
站在山脚的酒店门口仰望云雾缭绕的库克山。1991年12月14日清晨,突如其来震耳欲聋的巨响声惊动了人们,紧接着是排山倒海的天崩地裂,库克山东坡的一大块山体(大约有14000 000立方米)发生了山体滑坡,碎石崩散到周围7.3公里远的冰川中,库克山被削低10米,同时在Grand Plateau高原和 Hochstetter Lcefall冰瀑下裂开了一条小路,并一直延伸到塔斯曼冰川。恐怖吧,这才叫做真正的雪崩。
塔斯曼冰川是一片冰雪世界。最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冰川都从山脚开始融化后退,但塔斯曼冰川却是从山顶开始向下融化,暴露出一大片岩石。尽管如此,今天老Ball Hut冰层仍超过600米厚。可以坐直升飞机到塔斯曼冰川游玩,也可以坐车前往,来到岔路口后,看天气、路况(泥石土路)、车(最好越野车)都不理想,我们也就转回头了。
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欧拉奇/库克山游客信息中心里面的一座库克山整体模型。我们当时所在的位置就在山麓下方小红点处。威力无比的神圣大自然面前,我们是多么不堪一击和微不足道啊。
这本书里记下了百年来永远留在雪山冰川中的人们。他们是那样年轻英俊,充满着活力充满希望。我们想,为何明知山有险,偏往雪山行?或许正是一种渴望冒险刺激,大胆追求未知未来,不懈探索科学的精神,最终才让他们成为不畏牺牲的勇士吧?而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这种精神实在难得!
厚云中露出一角蓝天,可惜我们要离去了。徒步前往塔斯曼冰川确实令人向往,必须有导游的带领,沿途冰川雪山风光无限,甚至能直接走近冰川的山鼻。而更长的徒步只向有登山经验者推荐,因海拔更高的崎岖小路极为危险,已有许多人丧命。不过,今天仍然有不少勇敢的人前仆后继。
千万年间,由雪山冰川融化冲积而成的河谷。浅浅的河床、宽宽的河滩上尽是石砾和泥沙。
冰雪水向东流向库克山下的河谷,汇集成长狭的大湖——Lake Pukai湖。
开满花儿的湖畔公路。路旁的野花居然可以诱惑我们停下车来,相信看到眼前这一切,所有人都会心动——心花怒放!
离开库克山国家公园,经过Lake Pukai湖。在堤上的了望点可以全方位眺望远处的小山和雪山。 来到位于公路旁的蒂卡波镇,在被称作“蓝色挚爱”波光粼粼的蒂卡波湖畔,见到明信片中的美景——古老石头木头(建于 1835 年)小教堂和山坡上一大片随风摇曳的五色野花。
狮子将花丛捡到一副太阳镜,交还失主——一对台湾夫妇。在车上边看着风景边吃自带食品午餐。下午两点多驱车直奔基督城方向,沿途色彩缤纷野花夹道足有数十公里,确实很让狮子心思思,甚至几次要求下车仔细寻觅花籽,希望能移植丽江栽培。下班高峰时分到达基督城,绕过市区沿 1 号公路转 7 号继续北上。
蓝色的Lake Pukai湖边,一位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书。湖水风平浪静,天空浓云千姿百态,库克山及周围远山在向我们呼唤,真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图。
在一间小小的博物馆里,有关于周边地理形成的文字图片介绍。原来数万年前这里的山峰全被厚达300多米的冰川覆盖,随着岁月流逝冰川渐渐融化,最后成为今天我们眼前的湖光山色。毛利人一向崇拜绿玉石,而桌上摆放的就是一块已被抚摸千万遍、晶莹剔透的玉石。
砂土化的土地贫瘠,连草都是“营养不良”的,不过却有一种开着粉红色花的野生蔷薇长得蓬勃旺盛。由此也可见“适者生存”的道理了。
这里是被称作“蓝色挚爱”的蒂卡波湖Lake Tekapo。在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旅游线路中很受欢迎的一个地方。
雪山和湖水以及附近的几个有历史故事的景点都是游人所感兴趣的,今天虽然没有蓝天白云,但湖水依然碧蓝透绿。
原来蒂卡波湖和附近的几个湖泊水中都含有大量“岩石粉”——即沉淀物,当底部是石头的冰川缓缓移动,穿过地表而挖出湖的凹地时,由于岩石对岩石的摩擦作用而磨成细小的颗粒,它们最终悬浮在冰川融化的水中,这些沉淀物使湖水变得如同牛奶一样,并反射照下的阳光,从而产生了神奇美妙的碧蓝色彩。
精巧美丽的小教堂屹立在湖边的山坡上。百多年来,这儿绝佳湖景和石头+橡木的小教堂吸引无数新人在此举行婚礼。“指南”忠告:最好在大批游客之前或离开之后再来欣赏风景,否则到处挤满呆头呆脑的游客。我们刚到时只有盛开的野花,而一会儿功夫就冒出一拨一拨人(多数是华人),喧哗吵闹声中我们只有赶快逃离。
继续沿79号公路向东前进,地势渐渐低平,沿途是望不到边的牧场和树林,与早上在山区所见景色大不一样了。
途经的一个汽车旅店。在附近稍作停留,站在高坡望四周,尽是深浅绿浪一片。
从房子正门标着的建成年号就可以知道这个富裕小镇的历史了。休息并在镇里小街逛了逛,特产以乳制品为主,还有蜂蜜及成品。
已接近这次旅游的尾声了,真的很希望再住住恬静的乡村旅舍。直到过了 19 时,落日前才在路边小镇 Waikari 找了一间农家 Motel 住下。仅有两间客房,但很卫生舒适,小院栽种蔬菜,窗前玫瑰花儿红艳艳,开门就是广阔的牧场,农家自养的绵羊安静吃草,远山在夕阳霞光下像锦绣 …… 每晚 80 元,还包早餐! OK !
一路行色匆匆,今日赶路 454.5 公里 。
温馨的小屋。新西兰城乡收入差别不大,男女老少都享有同样很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我们在这个小村庄转了转,家家都是宽敞整齐的房子,有汽车,和城里人不同的是他们家的花园都很大,除此外还有自家圈起放牧羊和牛马的广阔草场。
开门见山,见浮云,见草场、见绿树,见牛羊......对于久居嘈杂闹市的人来讲,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这就是新西兰乡村普通农民的住家,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怪不得都说“有钱的人住乡下,住平房”。
落日金色的余晖照在乡村的大地上,色彩显得格外浓重淳厚。起伏的山坡,远处的小房子,散落在草地的羊群,近处的一排迎风的树木......在美似锦绣的异国他乡,我们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祖国和亲人,不觉已离家一个月了。
平缓的坡地上,还有游散的羊儿在吃草。我们纳闷:晚上它们会自动回去吗?还是在外面当“山大王”?这里不像中国,到了傍晚牧人就要挥鞭赶羊回圈了。老实说,直至今时我们连一个新西兰牧人都未见过呢!
晚风中郊外的一匹孤零零的马
漫天彩霞,又送走了难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