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南半球......大洋州自由行纪实之 新西兰(三)


2007年12月3日 周一 罗托鲁阿-圣瓦欧陶-陶波

出门在外特别会留意天气情况。还好,天晴有薄云,新西兰的阳光紫外线不亚于丽江,外出活动分分钟可要戴太阳镜,我们还随身带了防晒油,不过懒得用,本来就够黑了。据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开了一个漏洞,太阳光线长驱直射进大洋州了,对皮肤伤害尤其严重。

离开罗托鲁阿,直奔南面的地热神奇之地——圣瓦欧陶 Waiotapu 。经过牧区和郁郁葱葱的林区,与英国牧歌般优美的田园风光相比,这里多了些原生态的粗犷野性美。

 

金灿灿的野花,满目尽是“黄金花”。这种开黄花结小豆荚的灌木新西兰到处可见,初夏正是花期。2005年春我们英国自驾游时满山遍野也开着这样的花,让我们疑惑的是:欧洲英国离新西兰有十万八千里,难道连野花也远渡重洋“移民”到此?

 

Waiotapu 圣瓦欧陶是罗托鲁阿最大也是一个世界级著名的地热区域。地球历史目前有考证的三次最大火山喷发都源于此地区,这里的火山活动可以追溯到150000年前,而最初的地热喷泉则始于15000年前。圣瓦欧陶地热区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我们看到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仙境藏于热带雨林之中,不时可见林地和空旷地升起白烟,冒泡的泥浆、如雷鸣作响的水池,有趣的七彩色如巨大沸腾汤盆的香槟池,水温度高达 70 多度,水气冲天。

 

我们进入地热公园,刚走上一座小木桥,就看到氤氲的雾气从远方的山谷间升起 ,周围长着火山区特有的小花“玛努卡”灌木丛,一条没有任何鱼虾生物的清溪从脚下潺潺流过......说实在,真有点深不可测神秘兮兮的感觉呢。

有各色各样的地热溶洞,天然色彩是由不同化学元素形成。照片上的是其中的一个墨洞,恐怖的名曰:魔鬼的墨水瓶。洞深、宽约10来米,底部是一潭不断翻滚的黑色泥浆,颜色来自地下沸水带来的少数石墨和原油,热气从里面冒出,不断发出闷雷般的响声。

奇特的地理现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在旅游过程中也增长了见识。山谷中的一块坡地有多个大坑口,那是900年来从地下冒出的酸性水造成地表塌陷而形成的。

遍地都是倒塌的坑口,冷却或沸腾的泥浆、喷泉和水蒸气喷口,其中一些坑口有沸腾的泉水和水蒸气所带来的大量硫磺沉淀物。

壮观的香槟池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池泉水,直径深度达60米,水温为摄氏74度,冒出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像一条凝固的大河,从这里可以看到四周美丽的景色。远处的是世界上最大地热发电站之一的新西兰奥荷克地热发电站。

毗邻香槟池的景点,美名为调色板。热水池和冷水池及蒸汽口布满了各种梦幻般的色彩,在水位、方向及来自香槟池的水流作用下,这些色会不断变换。

山谷中有一片高大笔直松树林,树冠绿荫浓密,不过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树干一面长有黄褐色的苔藓,而另一面什么也不长。

在此可以观赏整个瓦欧陶波山谷全景。远处有南半球最大的凯加罗平原上的人工种植林,近处是“煎锅”平地,后面是绿色的格克鲁(祖父)湖,左侧是蓝色的“回声”湖,又称天蓝色湖。

翡翠绿色的祖父湖,里面含有丰富的砷元素。

地热区内温度湿度高,周围林中长着不少热带雨林才有的蕨类植物,新西兰国花为银蕨,不知是否一种蕨类的植物的花呢?

近距离观察地表美丽花纹的形态。据资料介绍,自1886年特拉威拉火山爆发将有粉红色和白色梯形地带毁灭后(现我国云南丽江地区还部分保存),这里便成为新西兰最大的的盐类沉积地带了。

从香槟池流出的水含有矽酸盐,水分蒸发后矽酸盐沉淀下来,经过900多年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梯形地带,就像一条平静流淌的白色大河。

沸腾冒泡的香槟池也是900年前地热爆发所形成的,水中的矿物质包括:黄金、白银、水银、硫磺、硫、砷、锑等。尽管有那么多的财宝在水中,可谁敢下去冒险啊。看看沸腾水底升起的气泡吧,失足掉下去马上烫死猪。嘿!我来也!——居然有勇夫到。

虽然水中含有各种温泉带来的化学物质,鱼类无法在河里生存,不过,别以为这里就没有生灵了,在圣瓦欧陶地热区,我们见到了热气腾腾坑口石壁上、闪动奇异色彩的热水池旁筑巢孵蛋的鸟儿。

原本这汪水的颜色是极绿,活像一块圆润的碧玉,可惜拍不出那种感觉来。

气泡冲出泥浆的一瞬间,如同一朵绽放的“泥玫瑰”。

日夜不停歇翻滚的泥浆池,里面有多个气泡口,溅起的泥浆把四周的植物都变成黑糊糊的“泥树、泥草”。

 

而最搞笑的是被誉为“地热仙泉”的间歇泉。据介绍,这眼神奇的热泉每天上午 10 : 15 准时喷发,每天喷发时间约 1 小时。

一路上我们正为“仙泉”为什么能春夏秋冬风雨不误准点开工喷发纳闷不解呢,看过才恍然大悟。原来工作人员要放一个东东进去作“引水”操作,约十多分钟后才从泉口由小到大喷出一股冒泡的热泉,最高度约十米 ,呵 呵……

 

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上端的洞口闷不做声冒出袅袅白烟。

上午10点钟,工作人员为游客作讲解,并把一个像半截粗圆蜡烛的“小东东”放进洞口内。众人即时伸长脖子紧张观望等待奇迹发生。

约五分钟后,洞口开始溢出带泡沫的水。

水越来越大,不停地涌出,同时还伴有蒸汽升起,有点气氛“有野到”了。

热泉喷出来啦,白色的泉水和热气直冲蓝天,飞溅的水花有点像肥皂泡沫,人们激动起来,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影。原来如此!我们也终于明白了这每天可以准点开工间歇泉的奥秘。

硫磺气在洞壁汽口上形成晶莹剔透的美丽晶体,就像淡黄淡白的水晶花。

 

午餐是茶叶蛋+棍包+牛奶。

北岛中部为新西兰的中央高原,那里又是汤加里罗国家公园的范围,拥有新西兰最雄伟的山峰,高原上巍然屹立着三座著名的火山,还有新西兰最大的淡水湖泊——陶波湖。 26500 年前的一次惊天动地震动世界的火山喷发,给北岛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也留下的巨大火山口,经过千万年的雨水雪水融积最后形成湖泊。

离开地热仙境,我们继续沿5号国道南下,离陶波不远处的胡卡瀑布HUKA FALLS景点很值得一看,虽然落差仅有十米,但不可思议的是奔腾飞溅的蓝白色激流(每秒流量 160 立方米 ),晶莹清亮就像纯净透明的蓝水晶。

 

新西兰最长的河流怀卡托河在这里猛地冲向一条狭窄的深沟,形成壮观的瀑布。蓝色的河水汹涌咆哮穿过岩石峡谷,两侧是葱翠的密林。

呆呆地凝视翻滚直泻的河水,耳畔响起“蓝色的多瑙河”舞曲的轻快旋律,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蓝色的河水!

站在横跨激流的人行桥上,目送河水奔向远方,你会感受到一种激情澎湃的力量。此时此刻我们想到最多的是故乡的母亲河——珠江。

 

晚上入住陶波湖畔附近的一家庭旅馆,条件一般,标间收费 65 元,公共厨房。老 B 累得倒头就睡,这两天开右呔车还是挺费神的。

今日开车 90 公里 。

 

一队骑自行车远足的孩子们

 

2007年12月4日 周二 陶波-奥阿库尼

早餐: 棍包 + 植物黄油 + 铁观音茶 (放在公用厨房冰箱里的牛奶被人拿错喝了,只好丢弃)

 

真是“一分钱一分货”,昨晚木头房子价格虽是便宜,但睡得不好,连隔壁讲话都听得一清二楚(幸亏不知所云)。离去前在旅店门前拍照,房檐下的花儿开得实在让人喜爱。

 

餐后收拾行李退房。直接开车到游艇码头,乘坐昨晚散步时就相好的老爷船《 ERNEST KEMP 》游陶波湖。两人共 80 元,游船两个小时。

蓝色带绿透明的湖水清波荡漾,码头的水面居然看不到一丝漂浮的油污!老 B 感叹,即使先进发达注重环保的欧洲国家也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啊,从而想到国内那些被严重污染成五颜六色的江湖水,真是无言。

 

停泊游艇的码头。小小的售票室里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游艇资料,游客可按自己喜好选择乘坐。价格基本相差不多,我们选择了行进速度较慢、“有瓦遮头”无须晒太阳、颇有绅士风度的怀旧“老爷船”。瞧,船身墨绿色,有着一个红顶大烟囱的那条船就是了。

码头的水至清至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阳光下水底的绿水草随水流轻轻摆动,一只野鸭子游来又游去,好像在一条条船间寻找它的伴侣。

陶波湖不但是新西兰最大的湖泊,还是北岛的炽热心脏——一次最剧烈的火山喷发造就了这个606平方公里的火山口湖泊。上面是挂在船上的一幅陶波湖地图,我们的游船从最北端的码头出发,沿北岸向西行,不远后则调头往东去,最后返程,时间两小时,从地图上看,仅仅游了一小部分。

 

淡季游人少,同船的仅有几位和我们上下年纪的客人,其中一位是日本独行侠,指手划脚说着结结巴巴的英语(别以为日本人个个都很有文化)。

今天晴空万里,可一开起船来顶着风还是相当冷。翻遍这艘建造于 1983 年的船(在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家已算爷爷辈的老船了)上游客留言簿,居然不见一个中国美丽古老的象形字出现!船员告知他们从未接待过来自中国(包括港澳和台湾)的客人。狮子听罢心中实在不平,赶紧挥笔留下“真迹”,期望有朝一日同胞登船游湖时能一睹开心。

我们的“老爷船”一声长鸣后缓缓离开码头,一副老成稳重的样子,而对面的一艘快速风帆船上则挤满了年轻人,他们顶着烈日,兴高采烈嘻嘻哈哈,意气风发真是“后生可畏”啊。

陶波湖碧波万顷,蓝天映照湖水更蓝,一艘快艇从远处飞驰而来,给这幅秀美醉人的风光画图增添了动感。

坐在船头看湖岸,白云飘逸绿树成阴,间中露出红或绿屋顶的房子。据介绍,最早的毛利酉长来到这里时,他认为地面是空的,因为他的脚步有回音,因此毛利人称此地为Tapuaeharuru(回音的脚步),一个很有诗意的地名。

现在的陶波是休闲之都,而最初这里还是一个战略军事基地呢,欧洲人在1868年-1872年的东海岸土地战争中就开始在这里安营扎寨了。直到19世纪70年代,政府才终于从毛利人手中买下这片土地。

近处的湖水、绿树,远处的小岛、雪山和天空中的云彩,湖光山色尽在陶波。26500年前的火山爆发,喷射出800立方公里(注意,可不是立方米喔)的火山灰和火山岩!尽可以放开思想的空间去想象一下当时的壮烈情景!

背风的悬崖下,运动健儿划动船桨,你追我赶。

游船开到这里就停下了,原来水边的岩石上有毛利人的图腾雕刻。不过不是正宗历史文化遗产,而是后人所造的“古迹”。

如今的陶波从750人的小村庄发展为一个大型度假地,人口统计为21040人(在新西兰已是人口众多的地方了)。我们现时所见游人还很少,据说到了节假日,因北岛大多数地方都可驾汽车来度假,国外国内游客一起蜂拥到这个湖滨小镇,恐怕连旅馆都难找呢。

返程见一架水上飞机停靠在码头上。钓鱼是到陶波的一项很有趣的活动。湖中放养鳟鱼(原来没有这种鱼),我们乘坐的船上就有一条鳟鱼标本(和中国云南丽江的“彩虹鳟鱼”大同小异),据说以前可钓到3、4公斤重的大鱼,而现在能钓到2公斤重的鱼已是很不错的战绩了。

再会了!如诗如画的陶波湖。

 

游湖上岸后开车离开陶波,沿一号公路南下。路旁看到一处观景的标志,将汽车转入,眼前景观让我们连连发出惊叹:一望无际的湖水像一匹天蓝色的锻绸,沙滩如同绕湖的白色蕾丝,岸边大片黄色的草,几棵挺拔绿树,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远处雪山闪着银光......

在此午餐,美景+饼干 + 植物黄油 + 铁观音茶。

 

此处看湖别有一番心境:海(湖)阔天空。湖景山景如画,空气清新明净,真如醇美的酒一样。

初夏的黄花和黄草,衬着蓝色的湖水,四周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草丛发出的细碎响声。

远道前来看海的人,一定会为陶波的纯美而深深陶醉。

 

沿湖经过 Turangi 镇,走进汤加里罗横越线路,汽车爬上中央高原地带高坡,其中有一段荒凉戈壁地段,这里属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新西兰只有三个地方有此荣誉)范围了。停下车来看着不远处的一座锥形的火雪山和一座连体雪山,想象当年火山爆发的情景,隐隐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奇怪感觉。

 

告别湖区,开始进入高原山地,路旁都是整整齐齐的人工林,除了农牧业,林业也是新西兰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最著名的是三座雪山,汤加里罗山、瑙鲁霍伊山和鲁阿佩胡山。汽车走在1号国道可以清晰地看到右面的座座雪山。来往的车很少,停下来站在路边眺望白雪皑皑的汤加里罗山(海拔1968米)。而顶端的活火山使它成为新西兰最壮观的山峰之一,在美国大片“魔戒”三部曲中,这里是Mordor的Mt Doom 山。

在这个角度看瑙鲁霍伊山(海拔2291米)。不同于其他两座火山,瑙鲁霍伊山仅有一个圆锥形的火山口,山体优美的弧线完美地对称着,顶峰覆盖着银色的白雪,确是一座很年轻标准的火山雪山。据测算,这座火山是2500年前才形成的。夏天这里可以爬山,而冬天下雪时只有那些老手登山者才就会劲头十足前往攀登。

厚厚的云飘来,转眼天就暗下来了。据说在新西兰的中央高原,一天可以遇到不同的四季气候。公路两旁举目尽是荒漠戈壁和低矮的杂草灌木,弯弯的道路通向南方,虽还是1号国道,但已并为两车道了。

刚走下枯燥贫瘠的中央高原,眼前就已是充满活力的缤纷世界了。到处是亮丽的黄花绿树,远处是广阔的牧场,可以见到星星点点的牛羊。

 

到 WAIOURU 镇岔路口,在 Shell 加油站加满汽油。向西转向 49 号公路,一直开到雪山脚下的奥阿库尼 Ohakune 。在镇的游客中心免费要了一张地图,虽是下午看看时间还来得及,便沿着 Ohakune Mountain 路向北开向 Tongariro汤加里罗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区,直奔 Ruapehu鲁阿佩胡山上的 Turoa 滑雪场。

沿途所见遍地都是火山灰和火山冷却熔岩,奇妙的是短短十多公里的行程,竟让我们经历了从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到渺无人烟的火山熔岩旱区,再到白雪覆盖冰川山巅,尽览自然风光的无限变化。夏季滑雪场和索道全部闭门谢客,空荡荡的停车场车影人影都不见,倘若冬季这里可是人头踊跃,热闹非凡了。

 

雪山脚下的小镇奥阿库尼 Ohakune。站在游客中心“I”门口向北方向拍了一张全景,远处是白雪皑皑的鲁阿佩胡山。奥阿库尼是纯粹的观光旅游区,仅有一条短短的商业大街,一家像样超市和几家商店,餐厅酒吧倒不少,不过此时淡季基本关门。

上雪山的路上,两侧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茂密的灌木茅草和芒草开的一束束白色的花,真以为是穿行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中。

随着山的高度变化,长的植物也有所不同,路旁已是耐寒抗风的松树林了。长长的、群峰耸立的鲁阿佩胡山海拔2797米,是汤加里罗国家公园的火山最高峰,也是最活跃的一座。公园里的三座山峰是本地毛利人部落送给新西兰政府的礼物,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个神圣的地方。

稀松的火山灰泥很容易发生塌方和泥石流。最惨重的一次灾难发生在1952年圣诞节前夜,由于火山喷发挡住了火山湖的溢流口,导致水位急剧上升终于崩塌,洪水和火山泥流冲垮了奥阿库尼附近的一座铁路桥,随即一辆满载旅客的快车出轨,153人死亡。我们来时也见到现已废弃的老铁路桥框架。

 

登上半山腰回过头来俯瞰四面八方,真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1995年鲁阿佩胡山曾大规模喷发,喷出的火山岩使这个地区烟雾弥漫遮天蔽日。从当年六月直到第二年的九月,火山翻滚咆哮着,不断向天空喷射烟尘,并使1996年的滑雪节彻底告吹。

紧贴地面、像地苔一样生长的的杂草灌木植被。这里已接近雪线区了。山区气候变幻无常,往往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从阳光和熙突变为下雪、冰雹或大风。确实不假,刚才山下还是暖洋洋的夏季天气,这里已是零下温度,寒风刺骨。我们赶紧裹上厚厚的大衣匆匆拍几张照片就钻进车内,继续往上挺进。

山坡上全是火山灰和破碎的火山岩,质地疏松较轻,深灰色带有被炽热高温焚烧过的褐红色。据资料介绍,鲁阿佩胡山顶斜坡全被1969年和1975年间歇性喷发出的滚热尘土所覆盖。

空无一人、夏日休眠中的缆车索道。对于热衷滑雪的人来讲,新西兰是南半球最热门的滑雪胜地之一,而活火山鲁阿佩胡山两侧雪场则是新西兰最大的滑雪区了。

 

回到奥阿库尼镇,找到一家可以 15 元包上网的汽车旅店 Motel ,房价 80 元另加上网费。

傍晚在镇里散步,七点刚刚过,唯一的超市就已关门大吉了。小镇清净干净惬意,几乎不见行人,家家户户的小院都精心栽种各种花木,伸出墙头的是红紫色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的是玫瑰月季绽放,晚风空气中浮动阵阵幽香。雪山融化的雪水潺潺流过小镇,路旁就是密密的树林。

 

邻家花园里的这种小红花,在国内似乎还未见过。两人闲来无事游荡在小巧而富有情趣的小镇,不禁萌生想法:抬头望见雪山,低头泉水流淌,绿树繁花终年开放,还有相当好的社会治安,在此过过神仙日子也不错呀! 不过自问:我们在云南丽江的家也同样见雪山赏清泉啊,又何苦远道重洋呢!

令人遐想的小木屋,院子种满玫瑰花,高大的紫花杜鹃繁花满树,甚至探出了木篱笆外面,远处是终年积雪的鲁阿佩胡山。

雪山冰雪融化为清泉,哗哗唱着欢歌带着山中甜美的梦,淌下山谷,流过森林,流过田野,穿过小镇和树林。

当地人对他们生活的环境非常爱护,尽可能保持原生态,不滥砍伐树林,更不大肆开发房地产。路旁就是森林,开辟了一小块空地作为儿童活动场地。黄昏时分,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在玩耍。

 

晚餐地点在路旁的树林中,我们“五爪金龙”上阵吃着镇里小店买的炸鱼和炸薯条(新鲜出炉香喷喷),风卷残云一扫而光,意犹未尽回旅店,再来个大葱煎鸡蛋和方便面补足。这时才发现损失惨重:我们带的一盒牛油和一大盒未开封的橙汁及若干饼干,已不幸遗留在陶波观海景处的长木椅下面了!

机会难逢,晚上老 B 劲头十足精神抖擞网上奋战,狮子灯下认真查看指南书,直至凌晨 2 点多才睡下。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西兰篇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