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秋西北游 之二十一

塔尔寺之路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居住着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

塔尔寺在距市区约30公里远的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同时为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青海省藏传佛教第一大寺院。塔尔寺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2009年夏和尚独自骑车上西藏,西宁出发塔尔寺便是长征第一站。老马自然识途,这次纯粹“友情同骑”。预先她就打招呼,说要让新手狮子试试骑车爬坡的艰难滋味!路途不算远但很不好走,一直上坡费力气,更要命的是几个极长陡坡。

 

看看我们的长征老干部多威风。 一眼望去酷似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呢!新市区道路平坦好走,后面的一路长坡(每段达数公里)就够呛了。

气喘吁吁脸色发青嘴唇发紫,腰酸背痛小腿几乎抽筋,两人好不容易来到风景优美的水库大堤,此时已离塔尔寺不远胜利在望了。这是骑车老前辈在示范做伸展松弛运动——后弯腰。

在海南当知青时积极苦干劳累过度,少不了患有“腰肌劳损”,这次骑车感觉腰部尤其酸痛难忍,前辈教授的——转体运动,左右扭腰动作大有益处。

找到一小段尚未开通的新路,一溜烟下去很痛快,当然返程就爬大坡要累得口吐白沫了。

放下围脖各位可一睹蒙面大侠“真面目”。薄薄围脖的神奇功能:1、挡风尘;2、呼吸畅通;3、包乱发;4、擦鼻涕......

未到塔尔寺,就看见路边广场有金光闪闪的一组吉祥雕像——莲花座上是一头大象,猴子坐在象身上,头上蹲一兔,兔子头站鸟儿(好像马戏团耍杂技)。广场上有一坐佛雕像,长廊还立有十二生肖像。

老龙生肖——一面二臂,右手执法轮,左手叉腰。可能因为龙是飞天入地呼风唤雨的虚无之神,所以手持法器叉腰,很是神气。

老兔生肖——一面二臂,左手执树叶,右手上举。兔子本是善良温顺良民,故一手持绿色植物(不杀生,讲环保),一手高高举起——拥护、赞成、时刻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的和谐代表。

做完工,要补充,高原骑车消耗体力极大,每人一大碗拉面刚好够填肚。到小店脱下头盔但不敢解下包头巾,因头发乱蓬蓬硬如草,怕会吓坏市民影响市容呢。

 

上午8:30准时出发,刚出市区就是长坡路,狮子一路口喘粗气手抹着奔流不息的鼻涕,费尽吃奶的力气拼死命蹬车(和尚教导上陡坡半途绝不能下车,否则无法再骑,只能推车),调到最慢档位的变速车蛇形扭动蠕行,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花去四个小时。到塔尔寺时早已筋疲力尽,上气不接下气,脸色发青嘴唇缺氧发紫( 市区海拔 2261 米 ,塔尔寺更高 3000米 以上 )汗湿透衣衫。

两位骑士体力耗尽饥肠辘辘胃口大开,小店里共花 26 元埋头干掉一大碗牛肉拉面,再来一盘西红柿炒鸡蛋,饱食一餐后狮子独自进寺参观。

门票 80 元(不敢借用老人证,怕被认出)。塔尔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公元 1379 年,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 600 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

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是该寺的主建筑,绿墙金瓦灿烂辉煌,它与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等神殿,多个经院、府邸、圣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塔尔寺宏伟建筑群。

 

塔尔寺远景

塔尔寺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齐名,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除了甘丹、拉卜楞寺外,其余四大寺我们也去过,不过都是“到此一游”。

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塔尔寺举行四次隆重的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 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

长须老僧口中念念有词,绕着白塔不停步,看见我们拍照就背转身摆摆手。

有虔诚香客信众历经千辛万苦远道而来,在塔前磕长头,据说要磕99999个。

跨进塔尔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这一幕:吉祥哈达挂两边,焚塔香烟袅袅。

 

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 可惜不准拍摄。 镇寺之宝有三绝: 以假乱真精美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尽管安有格力公司赞助的空调,炎热夏日气温仍使玻璃橱窗里的酥油花融化了。

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寺内身穿袈裟僧人往往来来,老者颤颤巍巍年少稚气男童不过七、八岁,都是藏人。发现好些僧人都红光满面,肥肥胖胖,有的甚至还挺起个啤酒肚,穿亮蹭蹭皮鞋开小汽车出入,看来如今出家人的日子很红火呢。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 全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 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为全寺主体建筑。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三、四世达赖喇嘛的倡导下,塔尔寺首建显宗学院,建立讲经开法制度,逐渐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

塔尔寺现存有数以万计的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

塔尔寺是藏区非常有名的寺庙,但是最吸引人的当数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或晒大唐卡,又名“展佛节”。 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巨大特制唐卡)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 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

塔尔寺很大,里面有10个景点,最好请导游或者是做好行前准备。狮子独自一人“走马观花”, 时间少,又没有预先“做功课”,只能是留下印象了。

塔尔寺与别的大寺院有所不同,居然无须验票就可直入寺内,不过每个独立院子的小门都有机关——验票机,没有购票免进。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 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

随一群香客(看得出是远道而来的藏族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走进大金瓦殿,经过一棵树,正巧一阵风吹来几片秋叶飘飘然落下,香客纷纷抢着去捡,得到者如获至宝喜气洋洋。狮子居然也捡到一叶,看来这应是传说中的白旃檀树叶,哈哈,有福了!

 

藏族的寺庙和汉族的不一样,酥油味道浓厚,前来朝拜的信众对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顶礼拜膜,虔诚之极。

一位摄影朋友说过:没有到过西藏,就不知何为“色彩”。在这座庄严神圣的寺庙里,到处可见鲜艳夺目的色彩。

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誉为 “ 世界一庄严 ”。殿堂正门上方悬有清代乾隆皇帝亲题的 “ 梵教法幢 ” 匾额。

酥油花院。放在玻璃柜中的酥油花维妙维肖手工精致,不由让你对佛教文化更添一份敬仰之情 。

壁画是各个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它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格。

看到不少小喇嘛四处走动,脸上露出孩子天真稚气的笑容。寺中停放多辆汽车,有喇嘛开车进出。

最难忘是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殿金顶, 据介绍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改建,共用黄金1300两, 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

 

下午 3:30 骑车返程。

除了小段长坡和风尘弥漫的沙土路外,一路就潇洒舒服啦,下坡的山地车像脱缰野马狂飙,顺风顺水仅一个多小时安然回到宾馆。名副其实的灰头土面——怒发冲冠(应该是冲盔)乱蓬蓬如刺猬,满脸蒙灰两眼迷沙,洗澡洗衣时发现水都是黑色黄色的。西宁烧煤而且全城大肆拆建,活像一个大工地。

 

返程路上。离开塔尔寺后要爬一个长坡,此后便一路顺风顺水了。

途经《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题词为西路军军事总指挥徐向前。可惜下班关门了,只能隔着铁闸拍两张照片。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与广阔的新疆大地上,铭刻着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悲壮且光辉的历程,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历史。 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牺牲者和蒙冤者。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驴记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