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 云南腾冲行


2008年初春云南腾冲游

 

三月的云南,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趁着好时节我们自驾车从丽江到被称为“西南极边之地”——腾冲。

 

3 月 17 日 丽江——大理

下午 2 : 30 ,我们的座驾“奇骏”车从束河古镇出发,“如意坊”就暂交由小姨和三只狗狗看管啦。这次我们不走南向的大(理)丽(江)路,而是向西出丽江,沿着省道 S308 经过拉市海,过马铃薯之乡太安县,在九河白族乡的白汉场向南转上国道 G214 转南行进,经过木雕之乡剑川——甸南镇——洱源——大理。

途中在九河稍停办事,然后翻过高山大岭,傍晚时分才赶到大理古城。东转西拐最后开进紧挨路边有停车场的建银宾馆大院, 80 元 / 标间。晚饭在宾馆旁大排档解决, 30 元一大烧锅:鲫鱼、腊肠片、杂菌、青菜 ……

 

傍晚时分经过洱源县,这里土地平坦肥沃,水源充足,顾名思义是大理洱海的源头。

地里长的不是绿油油的小麦,而是一片片大蒜苗,原来洱源县是中国高原独子蒜之乡。

大理西面是如天然屏障的苍山,虽然山下白天气温已近摄氏二十度,而远望苍山顶峰却还见有白雪覆盖。

大理古城街景,十多年的旅游热已使这座城市彻底改头换面,失去了原本独特古朴的风貌

 

大理对我们来说早已没什么看头了,古城也多是人工造景,大同小异,连近在咫尺熙熙攘攘的商业步行街都懒得逛了。

当天行车 193.2 公里 。

 

3 月 18 日 大理——腾冲和顺

早上 10 : 30 街边早餐后驱车离开大理直奔下关,跟着上大(理)保(山)高速,时速 100 公里 向西南方向奔驶。老 B 新买的手机配有 GPS- 全球定位系统功能,一路试新屡屡发威,悦耳亲切的女声不时指示行进方向,如超速时还及时提醒几句,顿时精神爽晒。

 

大理海拔在1850-1900米,气温明显要比丽江温暖,花儿已开得很红火了,这是路旁一株盛开的花,自称对植物熟悉的狮子说是“紫丁香”。

 

腾冲位于滇西南部,与大保高速一直相随相伴的是G320 国道。我们的汽车在2002年才开通的高速公路上奔驰,过了保山还能走几十公里,终于走到尽头在大官市出口。眼巴巴看着前面已经基本完成的高速公路走捷径跨山过江,直通瑞丽附近的中缅边界。估计今年就应全面完工通车了。

下高速即转入坑坑洼洼灰尘飞扬破旧不堪颠簸的 320 国道,从山脚慢慢爬上半山腰,再拐个大弯后磨蹭下山。320国道基本沿着老滇缅公路修建的,因为高速公里接近完工,对320的养护也很少了,路况很差。

在尘土飞扬、颠颠簸簸的路上爬着,对老滇缅公路这条当年云南二十余万各族人民总动员、付出三千多生命、用原始的工具完成的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有了更深的感受。

 

居住在大理的是心灵手巧勤劳快乐的白族人民,和丽江纳西族民居相比,白族的房子更显得大气和精美,而且文化味更浓郁。

贯穿云南东西部的大通道——大理至保山高速公路于1998年11月开工建设。它穿越横断山脉、跨过澜沧江、东连昆明、西接国家级口岸瑞丽、畹町,全长163.8公里。全线有419座桥梁。2002年9月这条高速路建成开通后,从昆明到保山的时间由原来的10个小时缩短为7小时左右。

车上安装了这部手机兼卫星导航仪确实方便多了,可以预知前方行进路线和大致距离,起码大方向不会走错。不过遇到新修的路它可就“傻眼”了,不是闷不吱声就是胡乱发出指令。

途中的高山之巅远眺山外山

山里的植被多是低矮的杂草灌木,树也长得稀稀拉拉。

公路穿过的隧道也不少,其中最长的一条超过2000多米。

山区居住的都是少数民族,有彝族、傈僳族等,家家相隔很远,各自盘踞在一个小山头。

过去贫穷的山民连汽车都难见到,如今公路开进深山就在家门口经过,不但带去先进的文化文明,同时也让他们有了走出山沟见识外面精彩世界的机会。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最早提出“要想富,先修路”、“路通财通”......现在这里还很穷,但路通了,希望也有了。

路过以“黄焖鸡”出名的永平县,远处高坡上立着一座华丽的清真寺。滇西南地区毗邻异国,早年就有很多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活,侨乡加上历史中曾有盟军驻扎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自然也保留多种宗教信仰了。

山上红白相间外墙的民居色彩鲜艳整洁亮丽,屋前屋后的梨花开了,一派明媚春光。

看到此景,不由想起笛子独奏“春到苗岭”那优美舒情的音韵。

汽车从绿色的田野和山边的小村庄经过,这里是大山中的一个坝子,海拔约1800-1900米,远离烦嚣城市。

初春的怒江水量少水流平缓。 怒江源出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上游叫黑水河,藏名叫“拉曲卡”。经过西藏、云南,出境流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它全长3200公里,在中国境内有1540公里。因水流湍急、咆哮而被称为“怒江”。

早就听说怒江大峡谷一带风景极美,不过此程不打算前往,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沿澜沧江行进、经过怒江,我们穿行在横断山的崇山峻岭中。怒江江畔是一片肥沃平缓的土地,种植香蕉、甘蔗、木瓜,烟草,芒果满树繁花,在路旁小摊买大木瓜一个 4 元(可能不是季节,味道比起广东佳果差多了,吃了两口就吃不下)、香蕉 3 元一串(香甜可口)。

现正是久无下雨的旱季,山里的草木显得稀拉干枯无神,不过当从 320 国道右拐进 S317 道就渐入佳境了,路虽窄但路况还不错,翻越山高林密的高黎贡山国家森林保护区,开车小心行进在高高的山巅上。

 

进入保山境内。群山环抱,中间一个望不到边的大坝子就是保山市了。保山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古名永昌,是一个与西南丝绸古道密切相关、古意苍苍的城市。 也是云南开发较早、文化积淀较为丰厚的地区。

最近全国处处闹“油荒”,货车汽车在加油站排着长龙等加柴油。我们还为不愁97号汽油暗地得意呢,不过很快也就尝到无油加的惶恐滋味了。

六十多年前,在中国地理版图的大西南,曾经存在过一条绵延千余公里的沙石公路,其走向大致与现在的320国道吻合,人们称之为滇缅公路,历史地理学家则誉之为国际大通道,是抗日战争时期里,处于战争状态下的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惟一生命线路 。而保山也是滇缅公路中的一个重要大站。

离开了顺畅可爱的高速公路,我们走进了这条曾惊震中外,有超过20万中国劳工用血汗和生命筑造的滇缅公路。1939年至今,这条开拓在云贵高原连绵山脉中的老路,如同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已经老态龙钟破旧不堪了。

按历史书籍记载,修建滇缅公路时一路密林莽莽苍苍,而眼前却连大树都难见几棵,到处是裸露的红土地。

滇缅公路东起云南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西出云南边境畹町与仰光公路相接,全长963公里。公路始筑于1937年11月,建成于1938年8月。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各族劳工除了一双双创造奇迹的手,还有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有两三千人将生命永久地留在了这条公路上。

老路只能依山而建往往要走很大的弯道,而高速公路则开山劈路,架桥凿隧道,十分便捷。山腰上的是还未完工的高速新路,山底尘土滚滚的是老路,或许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这条不平凡之路了。

跨江的高速直通向远方,怒江江畔是大片肥沃的农田,种的全是热带经济植物。

我们的汽车沿河畔前进,经过一条跨江大桥后,将翻越隐藏在云雾中的一座密林高山——高黎贡山。

我们站在路旁,这是经过多年维护改建的320国道,一辆辆汽车扬尘驶过,远处是一派安宁的绿色大地,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令人不解和遗憾的是,滇缅公路全程没有任何纪念开拓牺牲者的丰碑。

风平浪静的时候,怒江也恬静秀美。

来到江畔已感到阵阵夏季的炎热,路边提篮叫卖水果的村民一个接一个,除了香蕉木瓜外,还有杨桃、青枣、小甜瓜和甘蔗,价钱也便宜。

锦绣河山

但愿国人永远都不忘记那段悲惨而壮烈的历史,但愿祖国山河永远完整壮丽。

开始进入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了。保护区东西宽9千米,南北长135千米,总面积12万公顷。山势陡峭,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这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森林覆盖率达85%,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条件。 因为偏远人烟稀少,看来森林破坏较少。

从高黎贡山下来,又到了一个狭长的坝子,已离属保山地区的历史名城腾冲不远了。

 

下午六点,终于到达腾冲,不过我们更想去侨乡和顺镇小住几天,径直开过去也不过几公里路程。 2005 年和顺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第一名(丽江束河古镇也在其中),从此这个边陲小镇更是名扬四海。

暮色中走进和顺,入住“国际青年旅舍”,淡季标间 80 元,干净还挺宽敞,最好的是可以无线上网!据说今日整天停电,趁天未黑赶紧在附近找饭店填肚,那是一个北京人开的酒吧,两个菜竟要 72 元,出力猛斩呢!饭后打着电筒到连路灯都没有亮一盏的小镇溜达一圈,好在有月亮,不太黑。

今天行车共 353.9 公里 ,累积行程 547.1 公里 。其中高速路费 75 元。

 

 

3 月 19 日 和顺

民以食为先,这次我们“为食”有备而来,随车带上高压电饭锅、盐酱油和碗筷。早上狮子起床后用昨天买的米煮稀饭,然后两人一起出门,到小镇十字街的农贸市场采购,买了一只 5 斤重的土鸡( 35 元 +4 元杀鸡)、一块钱菜心和一斤半淮山。回旅舍吃过鸡杂菜心粥的美味早餐,狮子又将晚餐的满满一锅清炖土鸡搞掂,不觉时间已过 10 : 30 了。

 

规模很小的和顺农贸菜市场,清晨村民挑着自家种的新鲜菜来摆卖,中午就散场了。

和顺乡的历史已有六百多年,古名为“阳温登”,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称之“河上屯”,清代改名“河顺”,后又易名“和顺”,有“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之意。

藤编是和顺的传统手艺,现还有很少人从事旧业,不过已逐渐衰落了。

风雨亭的横额上写着:和谐安宁,这里是村民进行公共活动、集会的地方。

和顺自古出人才,他们的祖先从内地到边疆,作为“军户”扎根边疆搞屯垦。尔后到缅甸等地,开拓商贸积累财产。和顺人重视“树人”,历史上新秀辈出,为国为乡争光作贡献。

和顺各大姓有十个,各姓氏来自不同的地方,如多是四川、南京,以及河南等地。此处“尹家坡”的尹姓始祖,是明代时期从四川巴县率六十户以千户远道来到腾冲的。

作为古代汉族移民聚居的和顺乡,民居为清一色的合院系建筑。村边种有很多大楠竹,古屋翠竹很有味道。

古巷深深

整个村寨的民房高高低低建在一个山坡上,村子没有围墙,绕着村外有一条清河,还有大片农田。

每条里巷都有坊门把守,过去每到晚间可能要关闭大门防盗吧?抗战期间日寇占领腾冲有两年之久,据史书介绍,日军在败退前已准备焚烧毁掉和顺,幸而远征军大举逼近,这座古镇才得以幸存下来。

现和顺有名气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谐环境开始吸引外地人来到这里,除了旅游外还有投资租房改建作客栈,开小商铺或者长期自住。

河道和池塘边都建有洗衣亭。那是外出“走夷方”挣钱谋生的男人对常年“留守”家园的女人感激和温暖,让她们取水、洗衣“有瓦遮头”。

村中有很多这样的“功德碑”。人们都乐意为公益事如修路、建桥、办校作捐献,有钱多出,少钱少出,出钱出力同样荣耀,功德都得到尊重和为世代铭记。

村外是茂密的树林,来自附近的来凤山西麓涌出的清泉水从竹林中间穿过。

 

和顺是明代中原的汉族移民为国戎边,怀着故乡家园之梦,先民们在偏远的原始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地上,历经世代的辛劳而创造出的一个独特历史文化风格传统村落。和顺一村多姓,大姓有:刘、寸、刘、李、尹、贾等,各姓都建有宗祠。

出门沿村路向北一路走去。经过刘氏宗祠,在水上人家酒家吃下午茶( 25 元)。到大月台,隔着一池清波绿水遥望绿树簇拥中的元龙阁。经过艾思奇故居大楠竹山道,一直走到镇外山边的芭蕉溪门楼才转返。

 

建于1808年的寸氏宗祠,是和顺乡八座宗祠中修建最早的一座,而且建筑规模最为宏大,这与各姓族人拥有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有关。

建在半山的李氏宗祠。无论修建年代早晚、建筑规模大小,多年来这些宗祠都起着“敬祖收族”的作用。

位于湖畔的刘氏宗祠。春日垂柳绿梅花白桃花红,夏日清风古桥池塘莲叶田田,荷花飘香。

重视“教化”,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知识人才的培养方面,和顺是云南古代农村的典型。在乡文昌宫里的一块石碑记载:从明代到1849年期间,和顺乡科甲提名人数有四百余人。而近代也出了一个著名人士——艾思奇。

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共产党人艾思奇故居。

广场上有两棵逾两百年的古樟树和高山榕树。

建于元代、清代重建的元龙阁。

 

和顺全乡住宅环山而建,渐深渐高,粉墙黛瓦整洁美观。村中大路小巷全为石条铺砌,下雨也不会泥泞湿滑。

走进福被三巷牌楼,步入刘家巷,流连在火山石加老泥砖的古道小巷里。经过早已空荡荡的小市场,一直走到半山的财神庙,最后来到中天寺。

沿杉树夹道的石板古道继续北行到“望娘坡”,那是当年离乡背井出远门的游子久久回望亲人的地方。隔着农田和树林,隐约可见和顺峡谷对面丛林中的魁阁。

 

风光无限的和顺乡村

腾冲地处火山区,遍地黑色的火山石,村民利用这些石头砌墙围院。而在郊外的石头山则是石头加工区,制作天然的石地砖出售。

和顺民居内部朴实素雅,种花植树,壁照题词绘山水画。

在一条小巷里,我们发现这间留有极左时代标语的破房子。

村民还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种田种菜,养猪养鸡。

在当时已算豪华大宅院的老屋。多是外出谋生的华侨回来所建,在和顺侨居国外的侨民近万人,归侨侨眷占全乡总人数一半以上,因此和顺又被称为“侨商”之乡。

古朴的村落。从外观看,和顺合院民居风格敦厚挺拔,外墙坚实,房屋建有楼,利用坡地建起高高的楼房,显得高挺有气势。

门前挂着国旗和寺旗的中天寺。 村中外出谋生的人在出发前的头一天,必须先要到中天寺烧香,求观音菩萨保佑一路平安,无灾无病。

这座寺院在“文革”中也逃避不了彻底毁灭的厄运。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中,村民集资五十余万元重建中天寺。

建在半山的财神殿。两只石狮子把守大门,两侧有画老虎和飞龙的壁画。由于外出“走夷方”的艰辛和危险,自古以来游子出门临行前的清早,全家人都要到此拜见财神爷,祈求财源广进,兴家立业,然后再在殿内摆送行酒。

村后古道通向的“望娘坡”。到中天寺烧香保平安、财神殿求财运后,游子就在亲友的送别中走过村外的“望娘坡”,从此浪迹天涯。不论走到哪里(和顺侨胞分散在世界13个国家里),历尽艰难困苦,他们总忘不了要回自己的家——叶落归根。

在中天寺俯瞰和顺乡。和顺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坝子里,这些独立或起伏的都是死火山,从卫星地图看得尤其清楚。和顺主村寨位于坝子南面,前面是平坦肥沃的农田,依山傍水风水很正,怪不得都说此地“地杰人灵”。

魁阁。魁阁供奉的主神为魁星,魁星即“五经魁”——五科考取第一名。自古以来天下士人莫不以“五经魁”为奋斗的榜样,如今的人同样要为应付考试博出人头地而寒窗苦读。

环河村道沿途设有多个供村民休闲、聊天观景的月台,月台对着里巷坊门而建,有石桌石凳,种有遮荫纳凉大树。这位老村民傍晚闲坐石凳,眺望眼前天天变样的和顺(村口正大动土木新建房屋停车场大搞绿化),不知有何感想。

 

返山下古镇,来到和顺图书馆前面。此时夕阳西下,镇入口处的几个高高矗立的石牌坊、古朴的彩虹石拱桥、缓缓流淌的小河、横卧多姿的古树和鹅黄葱绿垂柳、桥边一树盛开的粉红桃花、村外望不到边的绿色黄色油菜地 ……笼罩在一片温暖祥和的金色雾霭中,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有魅力古镇——云南和顺。

晚餐是美味土鸡山药汤,饭后两人在银色月光下悠然逛古镇。

 

和顺村口园林的美是闻名的,双虹石桥是和顺的大门,之外的万亩平畴油菜绿浪滚滚,桥边一树桃花红艳艳。

桥外一座高大耸立的石牌坊,按上面题词的内容,应该是封建时代遗留的贞洁牌坊。

一位挑着捕鱼罩的老农站在桥头,正专注望正在河边撒网者的收获。

夕阳中赶牛归家的人。千百年过去了,如今牛还是当地农民耕作的主要劳动工具。

“远山经雨翠重重,叠水声喧万树风。路转双桥通胜地。村环一水似长虹”。这首诗生动传神描绘了和顺村口园林的美景。

这就是和顺人引以为荣的和顺图书馆。1924年由当地华侨出资创办,至今仍在使用,藏书四万余册,被称为全国藏书最多的乡级农村图书馆。和顺人重视文化教育,好学成风,从清代到近代,有著作传世的学者就多达三十多位。

村口正中位置、图书馆旁的文昌宫,宫中供奉的是文曲星,主管功名利禄的神。如今这里成了和顺老年人活动中心。

在村中一个月台里读书学习的和顺新一代。

 

3 月 20 日 和顺及腾冲周围

清晨狮子早起,独自拿着相机到古镇拍照片,并不刻意寻找“靓景”,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美好的印象都留在心间。早餐兼午餐继续昨晚的鸡汤 + 青菜,还把早晨到小菜摊买的几个鸡蛋和和顺特产——红心咸鸭蛋全部煮熟。

 

沐浴在晨光中的和顺图书馆

水是和顺的生命和灵魂。村前一水环绕,水流平缓而清澈,小河与环村道并行,道边一座座月台和沿河一座座凉亭,一方方洗衣池,一条条小石桥互为映衬。

水波映笑靥,一大早,勤快的村妇已相约到河边洗衣了。

春耕开始了

随着耕牛犁开沃土,白色的鹭鸟飞起又飞落,在这里,人、牛、鸟、大地和谐相处。但不知此情此景还能保存多久?

早晨的阳光斜照,雪白的鸭子清波中嬉戏觅食。河里鱼虾多,和顺特产红心鸭蛋(绝对没有放苏丹红)很出名。

走进和顺——遥远边地上的一个人文世界

精工细雕的院落木雕门楣,可见当年的兴旺奢华。

这个古村寨建设很大气,虽然门前的水塘水干积满垃圾,但还可想象到当年“杨柳含烟绿,荷花映日红”的影子。

 

十一点过了才开车出门。准备到“热海景区”,腾冲与新西兰罗托鲁阿一样都地处火山地区,四周有众多死火山(据说 80 余座)地热现象很多(据说 70 多处),车沿 233 公路往网上介绍的荷花乡驰去,越走越觉不对劲,直见到仅有几间破房子的“热水塘”才彻底明白走错道——只好返程回腾冲。

来到久仰的“国殇墓园”,门票 20 元 / 人。这座上世纪四十年代建立的墓园在文革中遭到彻底毁坏,直至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复,林木森森鸟鸣花开,肃穆寂静不见游人。

 

抗日国殇墓园正门。原来建在腾冲郊外,现随城市不断发展,已处于市中心位置了。

走进“展示馆”参观,仿佛回到 60 多年前炮火连天哀鸿遍野的年代,抗日壮士为保卫国土而浴血奋战 …… 怀着深深的敬意,我们一步步登上碑列3168名阵亡官兵姓名的烈士冢,一座刻着“民族英雄”丰碑屹立山顶,一列列简陋的石墓碑默默地立在长满绿草的山坡,山风松涛年年岁岁为烈士英魂唱着永恒的颂歌,被颠倒的历史终于回复真实,为国捐躯的英烈安息吧!

“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写就一篇新战史,留将百世告同胞”。这是当年云南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为国殇墓园所赋的诗。忠烈祠前面有蒋中正题词:碧血千秋。

忠烈祠内摆满鲜花和各界人士敬送的花圈。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腾冲城,此后腾冲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经过浴血奋战后9月14日收复县城,阵亡8671人,伤10095人。

墓园在”文革“中严重被毁,忠烈祠前面可能是墓园仅存的的三棵松树,因其他树木都还长得不大。抗日将士为滇西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可歌可泣不朽的功勋,人民和历史将不会忘记他们。

烈士冢呈八行纵向排列于一个长着松树和青草的小山坡上,简陋粗糙的石碑刻着牺牲者的姓名,如“二等兵 某某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石碑刻字已模糊不清,长眠者的忠骨已化作大地春泥沃土。

此时温暖的阳光透过树梢照进山坡,鸟儿在林中婉转鸣唱,大地铺满枯黄落叶,经过冬天的草儿吐出绿色新芽。我们想到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烈士,想到我们的父辈,他们都将在春天春雨中得到永生。

还立有不少缅怀先烈的石碑,都是被毁后重新刻制的。

惨烈的战争中,美国同盟军官兵也阵亡19人,他们把年轻的生命和宝贵的鲜血留在异国这片热土中。

烈士纪念碑。上面有“民族英雄”的题词,山上环境幽雅肃穆,山下一条宽阔的公路经过。

 

“热海”就在城南方向约 12 公里处,不过未进门就被门卫拦下,原来仅游玩沐浴温泉每人就得要 100 元,而住宿则大有优惠。于是当机立断——向后转!计划明天到此住一晚,好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腾冲县城相当整洁而有规模,可惜的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城当年被日本鬼子彻底夷为平地荡然无存了。到市里新华书店转了半天,最后买了一大堆介绍历史文史书籍,连同在国殇墓园买的书,今天两人收获甚丰。

 

山野青葱

在希望的田野上

层层梯田绕山转,黄色的油菜花铺满大地

来到腾冲城里,在这个崭新的城楼前拍张照片作留念。

新建的仿古商业街很清净,连行人也不多,更别说游客了。

 

傍晚回和顺,未到下班时间在入口处被挡驾,索要门票( 80 元 / 人)幸亏老练告知住宿旅店后才顺利放行。晚饭还是到风景秀丽的“水上人家”享用腾越风味,三菜一汤撑得饱饱的,其中有一道“大救驾”还有故事呢,合计 77 元!比之刚来时光顾的那餐丰盛实惠多了。想到被人当作水鱼就周身不舒服,开门做生意“童叟无欺”最重要。

 

好抵食喔!满满一桌收77大元。那碟几乎吃光的菜名为大救驾。传说南宋末代皇帝一支(另一支逃到广东新会崖门跳海)败退滇西饥饿难顶,有人送上一盘当地特产腾冲饵块(米粉)加几条剩菜和辣椒,皇帝即时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并大加赞好野,于是乎就有了“大救驾”这个特色名菜了。

 

饭后古镇散步“消滞”,今晚云厚不见星光,不过还有淡淡的月色,建在水坝旁的益群中学教室灯火通明,而村寨中除了几家店铺透出的灯光外村路小巷黑麻麻,摸索着走在乡间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不禁忆起下乡当知青的日子,也有另一番情趣。

是日行程 95.9 公里 ,累积行程 643 公里 。

 

国殇墓园春风中绽放的宫粉茶花。在墓园林中还见不少人物雕像,有当年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指挥官、蒋介石的参谋长、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培训指挥中国远征军负责人、“驼峰”飞行计划组织者......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也有挑军粮上前线而饿死在途中的农家妇女......都是值得敬仰的英雄!

 

 

3 月 21 日 和顺——热海

昨夜下了小雨,庭院地面湿漉漉的。吃过自煮的白粥鸡蛋营养早餐,赶紧收拾行李杂物,随车带来的高压电饭锅也悄悄塞进车厢,结账离开侨乡和顺古镇。临别前旅舍的小狗贝贝和大黑在身边转来转去依依不舍,几天来总记得给它们吃的所以对我们特别亲热。

 

我们住的旅舍,全称为:和顺古镇老谢车马店(国际青年旅舍)。环境条件还不错,起码干净住得安心。老板是本地腾冲人,也趁淡季外出旅游去了,很遗憾没遇上。

 

中午 11 点到城南的热海景区,直奔山坳里的美女池酒店(天下最俗气的名字)。 268 元 / 标间 / 晚,附送景区门票 40 元,泡温泉票 60 元,外加明天早餐票 10 元,两份喔,中午房间看书看电视休息,三点多才出门游地热景区。

 

腾冲地壳活动频繁的另一个表现是地热活动,火山热海温泉区就是典型的代表。

从山上看美女温泉浴池全景。除了这个大池外还有三个小池,温度不一,由游客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长满绿树杂草的山上冒出水汽白雾。进入热海确实明显感到气温热,大地似乎微微发烫。

腾冲是中国较大地热地区之一,同时地下水资源丰富,也成就了这里的独特热海。

 

连绵青山中的峡谷升起袅袅白烟,一条急流穿过谷底,发出哗哗的水声,沿山攀爬,途中有奇特的眼镜泉、喷珠溅玉的珍珠泉、据说神奇妙方的怀胎井(有人摆卖每大杯竟要 10 元,小杯 5 元!根本无人问津),

最令人称奇的是那沸水翻腾、气浪蒸腾的“大滚锅”,这些泉水温度均高达 95 度以上,有用水汽蒸熟的鹌鹑蛋、鸡蛋、花生、马铃薯卖,不过都是独家生意价格自然奇贵,小宝(小碟) 15 元,大宝(大碟)要 50 元!还有木桶热泉泡脚, 28 元一位 ……

平心而论,腾冲的热海与新西兰北岛的罗托鲁阿地热仙泉是不可相比,差远啦。

在“大滚锅”食府午餐加晚餐, 48 元解决。

 

温泉热水长年累月流淌沉淀下的泉华群,黄色的应是硫磺结晶体,而绿色的可能是苔藓吧?

这个喷气泉的温度有摄氏90度以上,发出“澎澎澎”的响声,水高温可以煮熟鸡蛋。

珍珠泉是热沸泉,浅浅的水面不停地冒出无数的气泡,热气蒸腾。

地热自然奇观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游览,腾冲政府也出大力把它打造成自己的一张旅游名片,不过目前各方面条件还不太成熟,而且门票40元也不便宜,因为进去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这是热海最著名的景点——热海大滚锅。直径约4米,水深1.5米,池中三个喷水孔,使蓝色的热泉如同一锅终年翻滚沸腾的开水,水温达95度,已超过当地的沸点。

出售用蒸汽煮熟的花生、小个头马铃薯、鸡蛋、鹌鹑蛋,很贵喔,摆在地下的小篮子依次为小宝、中宝、大宝,可是独家垄断的生财之道呢。

泡温泉水一木桶要28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得来全不费功夫。不过也太贵了吧?

峡谷中的激流到这儿有落差成了一个小瀑布,右边是一个脉动式喷射泉,大名为“蛤蟆嘴”,可以不停地喷射水汽,最远达1.5米,水温97度。喷水孔附近白色物质为硅华,是热泉沉淀物。

色彩斑斓的泉华裙,也是高温热泉在地表上形成的化学沉淀物。

青山峡谷杜鹃花开,烟雾升腾流水淙淙,四方游客纷纷来。

景区内旅馆很少,好像仅有我们住的一间“美女池酒店”。一条条管道把温泉抽到宾馆或泳池,这里地下喷涌的温泉水有限,假若人多估计会供不应求的。

 

晚上享受露天温泉浴。泡温泉的人不多,几个小池水雾热气蒸腾,夜色的灯光下人影绰约波光闪烁,山上林间飘出轻纱般的白雾,很有点“仙气圣地”的感觉。这里的温泉硫磺味稍淡但水质要比广东清新、河源的优质,刚下水全身就滑腻腻的,长期居住在丽江而变干燥的皮肤顿时滋润起来。

浸泡在温暖的水中仰望四周群山剪影,天上繁星点点彩云追月,深感舒畅舒心!腾冲之行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理解了何谓爱国主义,和顺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有机会还会再来,不过那是等腾冲“驼峰机场”今年通航后的事啦。

 

腾冲国殇墓园“忠烈祠”旁的一丛君子兰,殷红色的花朵墨绿的长叶端庄秀丽。

 

3 月 22 日 腾冲——大理

可能是泡了温泉神经兴奋,狮子昨晚喋喋不休直到凌晨两点才入睡。

咽下索然无味的早餐, 10 点正开车离开热海。这几天腾冲闹油荒,无奈要上路只能咬咬牙加 十升 90 号汽油了,幸亏走到郊外的一个油站还有 97 号油。 11 点才正式上路,稳当起见决定走原路 S317 道。

天色阴沉有时还下一阵小雨,司机老 B 识途说说笑笑一路顺利,不料刚翻过高黎贡山,就一头扎入缥缈大雾中 …… 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山路盘上盘下,通过几十公里的 G320 国道“松骨”,最后上高速经保山直奔大理。

 

一团团浓雾袭来,安全为重,我们一路小心驾驶。

雾大路滑,稍有疏忽很容易出事故。

蒙查查的一片,能见度很差,只有放慢车速,山路转弯前还要按按喇叭,以防对面突然窜出一辆车来。

 

今天途中时时云遮雾障,老 B 开车尤其谨慎,在高速公里行驶到离一条大隧道附近,浓雾中已是“蒙查查”,突然发现前方十来米远黄灯闪烁,急刹下车观看,只见汽车排长龙,不一会儿听到急救车呼啸声,果然不出意料,原来两辆汽车相撞,事故极严重有人不幸“衰左”。

暮色中到达大理,改由狮子驾驶大(理)丽(江)路段,这段路好走却限速离谱,而且暗哨埋伏多多,虽交警已下班但也不敢掉以轻心,前方来车明晃晃大灯直射,我们仅以 40 -50 公里时速慢行。上山后交老 B 掌肽,夜色浓雾中极小心盘旋危险山道,有时甚至“爬行”,途中又见两起交通事故 ……

 

山路崎岖弯道多,幸亏来往的车辆很少。

高黎贡山峰顶雾最大,分分钟要全神贯注开车。

来到怒江边的一个专卖奇石的地方稍作休息,狮子抓紧时间全场巡视一番,说要替广州的老友选石头作留念,不料“石多眼乱”无从下手。最后还是买了两块已被江水冲击成无棱角的鹅卵石,还有一盆浸在水中五颜六色的小石子。

今天一路有惊无险,安全回到家扳手指数数,沿途就看见交通事故五件,恐怖哇!

 

终于回到丽江束河,满身泥水的“奇骏”车稳稳当当停在俺们的“如意坊“门前,已是深夜近 11 点了。全程除了在怒江边买奇石稍逗留外,马不停蹄开车近 12 小时,此时气温下降至 4-5 度,饥寒交迫的我们连今天的午饭晚饭都未吃呢。

平安到家。我们一日之内驱车550多公里,行色匆匆从腾冲赶回丽江束河,准备迎接广州朋友明天到来。

 

 

2008年3月31日整理完成 于丽江束河如意坊

 

首页 驴记

 

首页

驴记